<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学园地 -> 法官札记

        忠 魂

          发布时间:2018-06-27 10:27:29



            古称播州的遵义一直令我神往。幼年时在父亲书架上看过最多的就是红军长征的书籍,还记得翻开红军长征的故事选,“遵义会议的光芒”长久的印刻在我的脑海中。但一直以来,对遵义的解读都是在此召开了挽救红军和整个中国革命的重要会议以及红军四渡赤水的神勇豪迈、娄山关上一代伟人毛泽东发出的“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感慨。在遵义会议召开八十三年后的今天,当我真的有幸身临其境时,才感受到她那浓郁的红色氛围和遵义人民深深的红色情愫。在同遵义人聊天的过程中,我曾不止一次的问:红军在长征中为遵义人民做了许多好事啊!“那是当然。”听到这个问题的所有遵义人都回答的斩钉截铁,不允许有任何亵渎式的疑问。我对此充满了好奇,历史为什么选择遵义?红军长征中两进遵义城总共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为什么留下如此多被遵义人民拥护、爱戴和怀念的故事?

            在遵义会议会址不远的红军山烈士陵园,我找到了答案。

            红军山原名小龙山,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它坐北面南,背靠“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山上满目苍翠,风景宜人,清澈的湘江河水从山脚下缓缓流过。建国后,为了纪念在遵义战役中牺牲的红军烈士,遵义市人民政府把附近找到的77座红军坟墓集中迁到这里修建烈士公墓,1954年将远近闻名的“红军坟”由桑木垭迁到这里来。从此,人们便称小龙山为红军山。

            山上有一座烈士墓,墓前矗立着一座石碑,上面写着“红军坟”三个大字,前面不远处有一座红军女卫生员铜像。与一般烈士墓不同的是,铜像和坟前香火缭绕,不少祭拜者或作揖、或磕头,以十分虔诚的态度来祭奠这位红军卫生员。她是谁,竟会受到如此的敬仰?在“红军坟”前,我们有幸聆听了遵义市红花岗区委党校谢琴老师的现场授课。

            1935年1月,红军第一次占领遵义后,当地正流行伤寒病。一支红军部队的卫生员日夜不停,走访村寨,为乡亲们治病。百姓遂认定这是一位救苦救难的“红军菩萨”,如此一传十、十传百,方圆几十里的农民,都请他诊病。

            一天下午,一个穷人的孩子从十多里远的地方来到部队,请红军卫生员救救他病重的父亲。经部队首长批准,卫生员跋山涉水来到病人家中,诊断患者得了伤寒病。由于严重高烧,患者病情危急,卫生员忙碌一晚未能及时赶回部队。就在这时,部队执行紧急任务撤离遵义,由于通知不及,部队首长只好写一张条子,请房东刘大爷转交卫生员。第二天,卫生员回到部队驻地,得知部队紧急转移的消息后,告别了刘大爷和众乡亲,按照字条指出的方向追赶部队。刘大爷和乡亲们看着远去的卫生员,担心着他的安危。突然,从那个方向传来砰砰的枪声。乡亲们循声跑到桑木垭,发现红军卫生员已经倒在血泊中。

            刘大爷和乡亲们悄悄把卫生员安葬了。由于当时并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他们只好在坟前树了一块“红军坟”的牌子。此后常有老百姓到他的坟前烧香祭拜,并在附近摘一些草药,服下后有些人的病情有所好转。乡亲们认为是红军在保佑他们,这样烧香的人越来越多。这位卫生员也被传成了温柔和善的女红医,变成了“红军菩萨”。

            红军坟香火旺盛,实际上是百姓拥护红军的表现,这引起反动派的恐慌。他们下令挖掉红军坟。当地保长让人去平坟,但谁都不愿意去打扰烈士,保长只得自己动手。桑木垭当地百姓得知后纷纷赶来,把保长团团围住,不许他挖红军坟。保长见众怒难犯,只好回去报告。上级便让乡长亲自去办,乡长带着乡丁来挖坟,又受到群众阻拦,有人还吓唬乡长:“你们来挖坟,小心红军显灵,给你们降灾降难。”乡长恼羞成怒,威胁群众:“谁敢反抗,谁就是共产党,就要抓去坐牢!”众人虽恼怒但又无奈。事又凑巧,一个乡丁一锄头挖下去,一块石头滚下来,砸到了他脚上,鲜血直流。这时,群众中有人高喊:“红军显灵了,红军显灵了!”随后,乡丁停下手中锄头,不敢再挖,乡长的挖坟行动也夭折了。

            国民党遵义专员得知红军坟迟迟没有平掉,责令县长亲自出马。县长带着保警大队的兵来到红军坟前,县长骑的马因受到群众惊吓,突然奔跑起来,把县长摔了下来。县长摔伤后,连忙带着人撤走了。令人愤怒的是,保警们当晚还是偷偷返回把坟平掉了。

            不过,不久一座更高更大更坚固的红军坟又耸立在桑木垭向阳的坡地上。当地百姓还形成了一个习惯:路过时一定会拾几块石头垒上去,坟越堆越高,越堆越大。然后放言说,红军坟会长,永远挖不掉。平坟,是掩饰自己内心恐惧的虚弱表现;而护坟,则是从心底溢出的真诚拥戴。

            1954年3月,遵义市人民政府将桑木垭红军坟迁入红军山烈士陵园。红军坟迁来后,香火更旺了,云、贵、川等地都有人到红军坟进香,祈求“红军菩萨”的保佑。“神话”也是越传越神奇了。

            近年来经过多方考证,才得知牺牲的卫生员名叫龙思泉,广西百色人,自幼跟随父亲学习中医知识,是一名男卫生员。1929年在百色起义时参加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1月19日牺牲时年仅18岁。

            1990年,遵义人民铸造了一尊铜雕塑,是一位红军女卫生员怀抱病弱的孩子在专注喂药。因红军卫生员有爱心、有善心,对待百姓如亲人,对待孩子像母亲,所以,这个红军坟前的雕像便幻化成女卫生员形象。当地人认为,这个“红军菩萨”类似于药师菩萨,能保佑健康,身上有那个地方得了病痛,摸一摸铜像就能痊愈。原来一厘米厚的铜像,因为有太多人摸上面的手和脚,结果把铜像的手和脚都摸穿了。2013年,由第三军医大学捐资重塑了雕像,特意选用了3厘米厚的紫铜来做手、脚和药罐。今天看去,新塑的“红军菩萨”的手、脚等处又被人摸得铮亮。

            伫立在铜像前,几多思索、几多感慨,历史上的风流人物层出不穷,老百姓纪念的历代圣贤和伟人们也不计其数,但是又有几个被当作菩萨一样爱戴和敬仰呢?当时的中华大地,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上层统治者都在忙于“抢钱、抢粮、抢地盘”的军阀混战,谁会关心这些在达官贵人眼中的蝼蚁之民呢?他们的生死自然无人问津。直到红军来到了这里,遵义城头重现曙光,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她和广大人民群众血肉相连,来之于人民,根植人民之中。她为人民群众医治病痛,为老百姓救苦救难,她是人民的大救星。

            小人物往往记载着大历史。红军在遵义的短暂时间里,帮助当地群众成立人民政权,开展打土豪、分田地,惩治地方反动势力等一系列革命斗争,致力于解决穷苦人民的生活,受到了劳苦大众的热烈欢迎。正像当年“红军谣”所唱的那样:“太阳出来暖洋洋,红军来了不纳粮;又分钱来又分米,穷人有了救命王”。这样的军队,这样军队的战士,哪能不受群众拥护?哪能不被群众怀念?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红军是不可战胜的。长征更在全国扩大了革命影响,撒播下无数革命火种。部队驻扎在遵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当地就有5000多人参加了红军。要知道,当时红军正在困难时期,条件十分艰苦,长征的道路上更是充满了千难万险。是什么支撑那些新入伍的战士跟着红军走下去?是底层百姓遭受的无尽苦难和他们看到红军为人民利益作出的牺牲。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得民心者得天下。

            近些年来,一些“红军长征是大逃亡、飞夺泸定桥是编造的”等言论甚嚣尘上,一时间让多少人不明是非、不辨忠奸。今天,在龙思泉烈士墓前,看到城中百姓一个个虔诚的焚香祷告,那个还敢胡言乱语、混淆视听、蒙蔽众人。编造污蔑革命先烈的人就像当年要平掉红军坟的反动派一样内心虚弱无力,他们的所作所为只能徒增自己的恐慌。历史选择了遵义,人民选择了红军、选择了共产党。凝望着“红军坟”纪念铜像,所有的疑惑都烟消云散。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

            龙思泉烈士身虽去,不朽英名万古存!我仿佛看到,一缕忠魂萦绕在遵义城上,依旧护佑着黎民苍生。

            红军山上,泪流满面。

        责任编辑:樊帅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3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